青稞是目前发现的最符合人体生长发育和适宜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栽培物种之一。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早已被人类历史所证明。由于受过去科技发展程度的限制和受人类交往条件的局限,青稞的医药保健价值被人们所忽视。历史上在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的高原上,藏族人民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特别是青藏高原难以计数的百岁老人为佐证,青稞作为主食的保健作用。高寒缺氧的西藏平均每百万人中就有44名百岁以上老人,是我国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除了个人信仰、乐观情绪、健康生活等之外,长期食用青稞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是西藏老人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佐证了青藏高原与常食青稞以及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密切的关系。
药用青稞历史文献(记载)
出处 | 记载 |
《名医别录》 | “大麦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令人多热,为五谷长,穬麦味甘,微寒,无毒。以作蘖,温,消食和中。” |
《药性论》 | “大麦蘖味甘无毒。能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
《新修本草》 | “穬麦作蘖,消食和中。” |
《本草品汇精要》 | “大麦作蘖则味甘无毒;以为开胃消食主药也。又治妊娠得病欲去胎,并治腹中鼓胀不通。” |
《本草纲目》 | “(大麦)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大穬二麦,注者不一。按《吴普本草》:大麦又名穬麦,五谷之长也。” |
《本草求真》 | “麦芽味甘气温,又味微咸,能软坚。温主通行,故能消食化谷,及治一切宿食冷气,心腹涨满,温中下气除烦,止霍乱,消痰饮,破症结等症。单服炒麦芽能回乳。” |
《植物名实图考》 | “陶隐者谓为稞麦,《唐本草》逐出关中,即青稞麦,《本草拾遗》已斥之。今青稞出西北塞外,性黏尤寒,与大麦异种。” |
《本草拾遗》 | 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调止中泄,令人肥健”。 |
《本草纲目拾遗》 | “味咸,性平凉”,主要功效为“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泄”。 |
《调燮类编》 | “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今人喜小麦,而讳言大麦,岂知卫生哉”。 |
《纲目拾遗》 | “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泻”。 |
《食疗本草》 | “大麦久食之头发不白”。 |
《唐本草》 | “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
《食性本草》 | “大麦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时,胜小麦,无燥热”。 |
《日华子》 | “麦蘖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
《中国药典》 | “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清食回乳,用于食种不清,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调,脘腹胀痛”。 |